在迎接新春佳节之际,全国的相关组织以及艺术家们,都会积极参与到“书法迎春”的公益活动之中。今年,我们看到不少地方也引入了新的模式,联袂机器人同台挥毫泼墨,书写新春“福”字,并向市民游客送“福”。
其实机器人写书法(书法机器人)并非什么新鲜事,2013年,日本的书法机器人已经普及到中小学。近些年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,书法机器人从原先的代码输入到现在的主动学习,不仅能书写,还可以根据指令,书写并生成一幅和人类撰写同样笔迹的书法作品,甚至还能模仿笔锋等细节。此外,通过大数据的学习,很多AI软件也可以根据关键字的输入,创作出一幅幅书法作品。当然,这里涉及到了两个方面,一个是可实体写出作品的机器人,一个是生成图片AI软件,但最重要的还是机器学习算法+大数据。
记者尝试用文小言AI生成一幅作品,给他输入了:用篆书或金文书法,生成一副对联,竖幅,红底春联,文字用墨色,内容为:金蛇献瑞千家乐,紫燕鸣春九州欢。经过几次尝试和关键字的优化,他从图样到最后生成了一副像模像样的对联,只是,可能他的数据库中还没有涉及篆书、金文,无法完全理解记者的指令,仍是用楷书书写的。
人工智能书法是否会取代传统书法?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领取机器书法的观众。他们表示,自己也就看一个热闹,觉得新奇好玩,但还是会天选团队选择“人”写的书法,因为更有温度。也有的表示,技术发展迅猛,机器人以后比人写得好为必然,但书法作为重要艺术形式,将继续被发扬。
其实,对于人工智能的焦虑,现在已经传递到了各个行业。但记者想说,大可不必如此。前面提到的书法机器人,它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记录下大师书写时的所有细节,包括手腕力度、毛笔倾斜、笔画顺序、线条粗细、笔锋压力,存储在硬盘中。初学者握着笔,跟着机器人一笔一画,可以做到完美临摹。这机器人是用来辅助书法老师教学的工具。现在的AI书法也是如此,比如,未来他能模拟出更多书法家的风格和特点,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看到王羲之的集字书法作品等。
AI书法虽然能够快速完成作品,但这只是机械的复制品,缺乏书法艺术应有的性情与灵魂。且,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写出一幅作品,而是为了陶冶情操。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,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,作为书法爱好者,习练书法是一种修行,应乐在其中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马斯克领导下的政府效率部:DOGE发现有1100万120岁以上老寿星在领退休金;FAA主动邀请SpaceX工程师进场优化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OPPO Find N5 折叠屏手机支持部分车型 50W 车载无线闪充天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