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选团队2月11日晚,邯郸市“书法爷爷”李贵江在简易课堂内,手把手教授学生练习书法。董 源摄
年逾七旬的老人,一块黑板、一盏灯、几支粉笔、一间简易教室,9年多时间义务培养2000多名学生学书法,在一颗颗文化“种子”播撒传承中,温暖了邯郸这座古城。
这位老人叫李贵江,是邯郸市一名74岁的退休职工,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“书法爷爷”。1月31日,正月初三,李贵江的“书法课堂”重新开启了。
2月11日傍晚,邯郸市区下起绵绵细雨,位于滏阳河畔的公园明筑南门小广场上亮起了灯光。满头银发的李贵江撑着雨伞,准时来到场地,手里还是“老三样”:水杯、扩音器、书兜。
“上次你来采访就遇到下雨,这次又赶上了。外边上不成课,咱还是到屋里吧。”李贵江笑着说。
李贵江的书法课是从2016年春天开始的。他在小广场免费教孩子们练习书法,无论严寒酷暑,每天晚上准时开课。跟李贵江学书法的学生大多是附近的小学生,也有中学生、学校老师、银行职员、医生等,大家随到随学。
后来,随着学生越来越多,辖区街道办特意在附近协调了一间闲置房屋,晴天在广场上授课,阴雨天便进屋教学。在每天的教学中,李贵江都会耐心讲解书法写作的要点,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。
当天19时许,邯郸市邯山区胜利街小学三年级学生艾诗雨走进教室,身后跟着姐姐艾桐羽。和往常一样,姐妹俩拿出书法作业,请李贵江爷爷评点。
“你们看,‘慧’字是上下结构,咱们上课时强调过,上下结构的字体,一定要注意中间留出空间。”李贵江教得仔细,姐妹俩听得认真。“我在县里读高中,听说过李爷爷的书法课,趁着寒假和妹妹一起来体验一下。”艾桐羽说,一个假期跟着学习,感觉受益匪浅。
如今,李贵江也紧跟时代,开设了短视频账号,推出网上教学视频。“李老师,一个草根书法爱好者,书写作品近300万字。”在短视频账号简介中,李贵江这样写道。
“其实,我的书法作品早就超过了300万字,仅近年来以赋这种文体,创作的全国各省份介绍作品,就突破了400万字。”李贵江老人自豪地说,希望今年能给自己的作品集找一个归宿,通过向社会展示,让更多人爱上“中国字”。
李贵江对书法的喜爱,缘于年少时父亲和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。他的父亲擅长写毛笔字,老师擅天选长写钢笔字,耳濡目染,他也慢慢喜欢上了书法。退休前李贵江还曾因钢笔字写得漂亮,被抽调到单位宣传组工作过。
2012年,李贵江退休后,开始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中。他置办了笔墨,买了1000多斤的废旧广告纸,做成书法练习册,一撇一捺地学起毛笔书法。为了避免写字时手抖,他还在手上拴上沙袋,每天写一千个横和竖进行练习。
凭借这股韧劲儿,李贵江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,熟练地掌握了楷书、行书、隶书、草书、篆书等多种字体。
平时李贵江会去家附近的广场上练习地书。端正挺拔、遒劲秀美的字体常常引来周围居民驻足观看,请他帮忙指点。有学生家长跟他搭话,想让他教自家孩子学习书法,这激起了李贵江的教学欲望。
2016年春天,李贵江动手做了个“硬笔书法义务教育”的小黑板,绑在路边的电线杆上,开始在街边集体授课,免费教硬笔书法。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,等到所有学生都走后,再最后一个离开。这一教就是近十年。
为了每天按时给学生们上课,李贵江从不出门旅游,哪怕大年初一的晚上,他也要带着小黑板到广场上看一看。每年寒暑假期间,随着学生增多,他还会在上午加开一节书法课。
“在我看来,教学生书法是一件小事,但对孩子们来说,却是受益终身的大事。”李贵江说,只要身体允许,他会一直将公益书法教学事业开展下去,再教出2000多名学生,让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。
是惬意,是遵义!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