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标志
导航菜单
新闻动态
网络热门古画“鉴定”!用中国画读懂中国
作者:系统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4-11-14 02:54:4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线上各类出圈的传统文化节目,线下用各类大展刷满“存在感”的博物馆,远的有在社媒火起来的佳士得文物拍卖切片,近的有越来越常见的新中式面料和衣服……

  通过全网刷屏的《水月洛神》视频,我们领略到了曹植笔下《洛神赋》中“翩若惊鸿、宛若游龙”的神女之美。

  改编者叫顾恺之,是一位书画大家。他挥毫点墨,将《洛神赋》里的缠绵悱恻变成了可视化的丹青画卷,这就是《洛神赋图》。

  今天的打工人熟练“内卷”“摸鱼”“躺平”,日常吐吐槽,分享一些碎碎念,把这些发到朋友圈分享,也都是很常见的事。

  但你可能想不到:在1500年前,古代打工人不仅这么干了,还被记录了下来。

  有的人在目不转睛地忙着手里的活;有的人似乎在摸鱼,比如这位,竟然在工位上玩乐器;而有的人,似乎要开溜。

  许多朋友看展、打卡、拍照,但在高雅和安静围观的背后,也有可能错过一些有趣的东西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咱们就需要一点艺术普及,类似“网络热门生物鉴定”一样的“网络热门古画鉴定”,破解“看不懂中国画”这个难题。

  一起来看看这本《这就是中国画:500幅宝藏名画读懂5000年中华文明》吧!

  这绝对不是一本只教你学习绘画专业术语的书,而是一本告诉你“如何用中国画读懂中国”的书。

  说起市面上中国画类的书籍,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,大画册、跨页大图、图片旁边有着简练的赏析文字。主打一个“以图片为主,以简单赏析文字为辅”。

  我们这本《这就是中国画》就不太走寻常路了,别看这本书有20万文字量,听起来好像很多,但讲解非常风趣“接地气”,读起来很轻松。

  好像在看国宝综艺或者纪录片一样,既适合在家看,也适合带去博物馆现场对照打卡。

  我们并不想做内行对外行的“说教式科普”,而是想把它打造成一场充满互动的“中国画知识探险”,就像一位陪着读者在“绘画风景”中摸索的导游。

  你看,这是一群人在聚会玩乐。可是,在这份平静的背后,隐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,而且还有“谍中谍”“局中局”。

  画中头戴高冠的这个人叫韩熙载,五代时期南唐国顶级大V,在朝堂上、士林中有很高的威望。经过了几十年的尔虞我诈,年过60的他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。

 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开party,这一天是休沐日,正是开party的好日子,自然少不了呼朋唤友一起相聚。

  而这场盛大的宴会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南唐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在这幅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。

  整个晚宴内容很丰富,画家顾闳中将之分成了五幕,分别是听乐、观舞、暂歇、清吹、送客。

  这是晚宴的第一个活动,节目是来自教坊司副使李嘉明之妹李姬的琵琶solo。

  画中那个身穿蓝色长裙,正在翩翩起舞的女子正是韩熙载的宠伎王屋山,她在为众嘉宾演绎著名舞蹈“六幺舞”。

  在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中,韩熙载换了身便服,袒着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,他脱掉鞋,盘膝坐在椅子上,正跟一个侍女说话。

  宴会接近尾声,喝醉了的客人或紧紧握着歌女的手,或搂着歌伎不愿放开,居于他们中间的韩熙载似乎若有所思。

  连环画再次回到开头,将整个宴会串联起来,同时也正式告诉大家:宴会结束了。

  和旁边依依惜别、勾肩搭背的宾客与女伎相比,他一点也不像是才从狂欢中出来的人。

  韩熙载所处的时代被称为“五代十国”,处于这样的乱世,他是真的累了,疲于朝堂斗争,也失去了匡扶天下的雄心。

  没错,画家顾闳中并不是韩熙载请来记录宴会“摄影师”,而是李煜暗查韩熙载的谍报人员。

  当李煜看到了这幅《夜宴图》中韩熙载沉迷享乐的状态,就放弃了想要任其为相的想法,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李煜对韩熙载的戒心。

  当然,机智如韩熙载,这种试探以及暗查第一时间就被他所洞悉,之后的事情,完全是影帝般的个人表演了。

  在大部分的叙述里,故事到此就结束了。但如果韩熙载本人看完下面这条隐藏的暗线,他一定会后背发凉:他的夜宴很可能在无意中救了自己一命。

  希望大家伙儿把这本书当做“抛砖引玉”的开始,而不是“盖棺论定”的结束,一起在广阔的中国画世界中遨游吧!

  许多介绍中国画的书都是以画作当主线,通过赏析串讲历史,缺点是画作赏析和浩如烟海的美术史绑定在一起,真的随便一读“深似海”啊,对日常的阅读来说真的略有压力。

  而这本《这就是中国画》则抛开那些沉重晦涩的部分,真真正正从“画作的谜题”本身出发,通过丰富的多类型配图,用“解谜”的视角赏画。

  书里的图片堪称多样化全类型覆盖,作品展示图、图案描线图、细节展示图、同类对比图、信息标注图等应有尽有。

  对画作的赏析也是抽丝剥茧式,从一张古画切入,围绕它所处的时代、诞生的环境、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拆解。

  “修仙”这个话题,其实已经火热了几千年,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,就有了一套成熟的“指南”。

  这件呈“T”字形的非衣帛画,它的真实作用是在葬礼上引导着逝去的人走向天界的引路旗帜。

  从整个墓葬的布置来看,墓主人辛追有一个梦想——成仙。成仙流程,则被当时优秀的画师绘制在这幅丝帛上。

  根据这幅帛画的记载,从肉体归于寂灭直到灵魂到达仙界,整个过程一共分为地下(归墟)、人间、天界三个大板块。

  仔细观察局部细节,可以发现主体画面之下还有一层淡淡的初稿,这和今天工笔画勾勒设色的流程如出一辙。可以说,我们今天欣赏到的,是中国画家族中鼻祖性的作品。天选

  这种层层递进的赏析角度非常像在解谜,完全不枯燥,并且书中的图文结合非常好,顺序读下来就好,不需要前后翻页寻找对应图文,阅读体验非常丝滑。

  天选团队

  中国画的鉴赏是多维度的,如果有一本书既能因为有趣吸引小伙伴们“睡前阅读”,同时内容又专业严谨、图片好看、字体排版符合大家的审美和阅读习惯,那就等于帮朋友们做了个“省心又省流”的书目选择了吧?

  书中以美术史史料记载为依据,以朝代为序,从先秦至晚清,精选中国美术史中的中国画代表作,脉络清晰,娓娓道来。

  与此同时,每章结尾处有本章节作品目录和美术辞典栏目,标注了值得深挖的专业术语,拓展信息十分丰富。

  能够系统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沿袭,掌握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,读懂恢弘的中国美术发展史。

 
 
先锋2注册软件企业网站 Copyright(C)2019-2029
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